北京户籍名额开放(上海户籍名额开放)
北京户籍(北京户籍政策最新规定)原燃财经2021-05-30 10:15:06
燃元(ID:chaintruth)原创
焚烧金融产品
作者|曹张旸钟秀冯晓婷郭一萌
编辑|饶费霞
5月26日,一个名为“游杰家政”的家政公司在小红书上发布的“清华-保姆阿姨35K管家”的帖子在网上引起热议。
帖子称,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女生李静,擅长早教和英语。她在过去的两份工作中做过“助理”和“管家”。
5月28日,话题#清华毕业做家政是不是浪费人才#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截至记者发稿,该话题阅读量已达3.5亿,讨论2万次。网友们在讨论中也给出了完全不同的观点。
有网友认为清华毕业做家政是“学历浪费”,但更多网友表示“职业不分贵贱,各行各业都有精英”。一位网友甚至直言,“这个题目明显带有歧视性。家政公司的保姆是正常的专业岗位。如果你愿意,你可以从哈佛毕业。清华怎么了?清华毕业生也是人!”
正如上述网友所说,“游杰家政”在回应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高端家政业务刚刚起步,很多高学历人才也是最近才加入的。他们有的毕业于国内名牌大学,有的是留学归来。
事实上,因为某种身份或者某种职业地位而被歧视或者被讨论的事情,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在生活中,都是不断出现的。
其中“北大毕业的李雪芹做了一个短视频,做了一个脱口秀,被网友热议。”对此,李雪芹曾在综艺节目《一说一》中表达过自己的观点。李雪芹说:“只要我愿意,你管不了我,但如果你绝对是平的,你就得承担十年后的生活。我们没有资格指责别人的选择和决定,只要我们自己承担。”
就连最近热播的网剧《御赐小后座》中的主人公,在求职中也遇到了职业歧视的问题。剧情中,剖尸世家的主人公楚楚在外出查案时,被客栈服务员拦住,服务员不仅嫌弃她的职业,还要求赔偿。
河南豫龙律师事务所律师付建表示,职业歧视包括同一职业内的歧视和不同工种之间的职业歧视。前者表现出对性别、国籍等的歧视。,而后者则表现出所谓的“职业高低”歧视。
傅坚表示,不同职业之间的歧视,外在表现为个人实施的一些歧视行为,比如因职业而拒绝提供相应的服务。这个时候,职业歧视就变成了对消费者权利和人身权利的侵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民法》对这种“职业歧视”进行了规范和限制。
虽然为了消除同行业内的歧视,我国法律在保护劳动者权益时规定了相关内容。根据劳动法,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就业促进法》还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依法自主择业的权利。劳动者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到就业歧视。
但现实中,各种职场歧视依然存在。本期Bistro,我们和一些朋友聊了聊他们因为职业问题而被歧视或区别对待的故事。他们中,有的已经谈妥了工资,却因为户口在北京而被拒之门外;有人上班不化妆被罚款50元;有的人留学归来,却成为全职妈妈,因此不被家人理解;还有人因为是女性而被歧视。
“2021年,这些职场歧视依然存在。”一个因为是女的而被多次拒绝的面试者,极度无奈。“什么年代了?不是应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吗,不管你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只要是正当的、合乎道德的、合法的就行了?”
工资是答应了,但负责人说不考虑北京籍。
孟博|市场专员,28岁
其实我不想跟任何人说我求职时经历的两次“户籍歧视”。我说出来,要么别人说我小题大做,要么说我是北京人更有优势。偶然经历的一两次“歧视”,根本不值一提。但是户籍歧视是严重违反劳动法的,应该抵制。
第一次经历户籍歧视是在2016年,那时我刚毕业。第一次实习结束后,我去了一家单位面试。面试的时候,我和HR聊的很好。一次面试后,HR当天就打电话给部门经理约我见面。当时我就觉得面试这么顺利,工作肯定有保证。
但没想到,部门经理进来了,照例问了几个专业知识的问题。当他们都准备起身结束采访的时候,突然问我:“你是哪里人?”我告诉他我是北京人。没想到,对方听到我的回答后,犹豫了一下说:“我们部门接下来要面临一场硬仗。你们北京人会吃不消苦吗?”我还没来得及回复,对方就让我回去等消息。
最后这份工作也没自然下来。其实那时候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整个人还是很迷茫的。说实话,我一开始也没想过“户籍歧视”,只觉得这是对方在自说自话。直到2018年盒马鲜生的招聘事故后,看到网友的讨论,我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北京人有钱”、“我们吃不起”、“北京人吃不了苦”……这种潜意识早已是招聘者的偏见。
经过马事件的持续发酵,我个人认为,一些公司,尤其是一些正规的公司,在这之后,应该相应的提高员工管理。至少,户籍歧视不应该再出现在台面上,但显然,我高估了一些公司的法律意识。
去年下半年,我跳槽去了另一家在业内名气更大的公司。两轮面试和公司的沟通都很好,连薪资福利都谈好了。用HR的话说,按套路给我安排最后一轮面试,让我和直接领导简单沟通。这次面试基本不会对结果有什么影响。
最后一轮面试真的如HR所说,就是简单的一轮,从负责人没拿我的简历就能看出来。负责人和我聊了一会,主要是问我来公司后的打算。我一一回答后,负责人话锋一转,问我:“看你的样子,是北方人吧?”听到这个问题,我下意识的犹豫了一下,然后点头回答是。
负责人听了我的回答,继续问我:“你有北京户口吗?”听到这里,我想到自己更早的经历,干脆直接回答:“我是北京人,身份证是11010开头的。”之后我看了看对方的反应。他眉头一皱,说:“我现在不想考虑北京籍。”然后拿起手机说有个会议要参加,让我听从HR的安排。他刚离开会议室,HR就进来叫我回去等消息。
我当场自然知道会是什么结果,她先跟我说:“不好意思,我发现现阶段我和贵公司不合适。希望我们以后能有合作机会。”虽然我当时很生气,想举报这家公司,但是转眼间,我没有充分的证据,就不了了之了。
第一学历不是名校,“五院四系”的硕士学历是无法融入“红圈院”的。
金律师助理,26岁
对于基本上所有的法学学生来说,“红圈院”是他们各自心目中最向往的职业殿堂。自然也逃不过“红圈办公室”的魔力。毕竟“红圈事务所”是顶级律所的代名词,代表着业内一流的业务水平、薪酬福利和最好的发展平台。
我本科就读于中部省会城市的一所二本大学,但在大学期间,我意识到,要想考上好的律所,将来在行业内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光有本科学历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开始准备考研,目标大学是上海“五院四系”之一。
考研过了,自然能体会到备考的痛苦。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全职准备考试。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进入“五院四系”后,在与人交流时,我感到自豪,因为我来自“贵族家庭”。但可惜我所谓的“骄傲”并没有持续多久。一次实习招聘直接让我“原形毕露”。
众所周知,“红圈所”含金量高,入行门槛自然高。但是,如果你想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参加工作,提前参加他们的实习计划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根据之前同学的反馈,这种针对实习生的项目,留存率很高。于是我早早就盯着律所的官方新闻,甚至提前准备了面试可能用到的英语问答环节,苦练口语。
律所来学校讲课的那天,我还加了几个也来听课的校友微信,私下探讨我可能不知道的“门道”。但是很明显,虽然我伸出了橄榄枝,但是基本上没有人回答我,有的甚至把我拉黑了。我不在乎这些。我只想得到一份实习工作。
投完简历不久,我就收到了第一轮面试的通知。第一轮面试并不难,也没问什么专业问题。看完我的简历,我们的合伙人和HR开始问我问题。一开始问题很宽泛,我回答起来没有太大障碍。
简单问了几个问题,合伙人就开始问我和导师在做的项目。还提到我的小老板是他在学校的同学,我以为是“走得近”。开始聊我和小老板平时做的其他项目,直到看到HR皱眉才结束话题。
我话音一落,HR就开始问我本科的情况,我的本科和经历,有哪些老师教过几门专业课……而我刚说出本科学校的名字,HR就抬起头来笑着问我,“这个学校在哪里?我想我以前没听说过。”我还没回答这个问题,旁边的伙伴又补充了一句“考研刚开始挺难的吧?你本科学校没有你现在学校的保送名额吧?”
接连两个问题让我只想找个地洞。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太年轻了。别人质疑我的时候,不敢回复。他们只知道自己无知,甚至迷茫。最后对方转移了话题,让我用英语回答我过去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与法律有关的事情。我也没有把握好,最后在面试中跌跌撞撞。
走出面试现场后,发现很多等待面试或面试结束后的同学都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讨论与面试有关的情况。“真巧,里面的伙伴也是我们大学毕业的……”顺着声音看去,发现我给音箱加了微信。他见我点头,没有邀请我加入谈话。
我知道,他们都是“五院四系”的原始出身,而我有两个出身,自然没什么好谈的。那次之后才知道,法律圈认的圈子,不仅仅是“五院四系”,还有第一学历。我生在二本,我很难进入“红圈”。
HR说:你人很好,但是我们更想要个男孩。
小米27岁公关
今年3月,通过朋友的内部按摩,得到了一个二线大厂的面试机会。岗位和我现在做的没太大区别,都是公关岗,但是公司比我现在工作的公司名气大。
当时得到的工作介绍比较简短,只能知道是品牌公关岗,做相关工作。面试当天,在了解了双方的一些基本情况后,到了面试的后半段,HR才介绍,这个职位和政府的联系比较多,更倾向于政府公关的范畴,并问了我对政府公关的理解,如何结合公司情况做政府公关,如何处理政府关系。
在和媒体对接之前,我做了很多媒体关系,而政府关系主要是我的同事在处理,而不是他们。但我也回答了一些基于公司情况和行业相关公关实践的问题。当时HR对我的表现挺满意,对我说:“你说服我了。”
就在我以为可以成功进入下一轮面试的一周后,HR告诉我,“你很好,但是我们更愿意为这个职位选择一个男生。因为这个职位需要和政府有接口的人,你知道,这些人可能更多是男生,男生来处理可能更合适。此外,与政府中的人打交道可能需要一个更强大的人,而这对男孩来说更合适。”
当时我也没想太多,觉得对方的解释很真实,很诚恳,可以接受,就用“好吧,希望以后能再合作”这样得体的话回复了。后来我跟我朋友说,我朋友刚刚跟我说这已经违反劳动法了,我可以起诉这家公司。但一切都结束了。
我觉得职场女性的地位真的很搞笑,很讽刺。这几天不是有网易HR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合影,说“我喜欢哪个女同事…我来帮忙”,甚至“可以帮忙开药”,以此吸引大户投简历?先不说这有侮辱女性的嫌疑,先说这种情况:招聘时,女性处于鄙视链的最底层,要视婚育情况而不得不承认甚至优先考虑男性,但到了吸引别人投简历的时候,女同事又变得有魅力了…
女性什么时候才能脱离性别标签,靠能力在职场站稳脚跟?
上班不化妆被罚款50元。
穆| 29岁媒体从业者
“公司有规定你必须带化妆品上班吗?”面试结束时,我的问题让人事经理大吃一惊,“没有硬性规定。”然后她想了一会儿,补充道:“但是要体面。”
在工作场所不化妆是不合适的。这是我在上一个公司感受到的职场“规则”。
“化妆累,化妆品贵,卸妆水浪费,护肤品翻倍。”这四句话是我对化妆的真实感受,但我并不完全拘泥于素妆。我为约会、会见客户和重要场合打扮,希望给对方留下好印象。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了一家广告公司,担任大客户经理。说白了就是卖广告。日常的对接人员,最底层也是各大品牌的公关部。出入的场合大多是央视、卫视、各大视频平台的招商会,一般都是明星云集。
这家公司的福利有点特别:客户经理每月有服装补贴,从1000元到3000元不等,具体金额和业绩挂钩;还有手机补贴。客户经理买一部IPhone,公司会补贴一半。
所有这些福利政策都凸显了公司“隐形”的价值观:包装自己,赢得客户。
有奖必有罚,另一条没有写进规定,但每天执行的制度是:上班不化妆,罚款50元。
这是什么奇妙的系统?而且,不平等。没人关注男生有没有化妆,注意力都集中在女性身上。我感受到强烈的职场歧视,感觉被冒犯,女性被物化,这让我很难受。
在我看来,打扮可能会给客户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但只有精彩的提案才能真正赢得客户。
就我个人而言,上班化妆与否取决于见不见客户。如果我和客户有约,我会花一个小时化妆,然后我会把自己塞进一套好看但不舒服的西装里,然后我会穿上能让我气场全开的高跟鞋。不需要见客户的时候,基本都是素颜。本着我有多舒服的原则,t恤和帆布鞋是我的最爱。
我真的不能认同公司强制化妆上班的制度。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包里总有一支口红,这是对制度的侮辱。
当然,我会在办公室的抽屉里放一套化妆品,在衣柜里放一套职业装,以备不时之需。
很快它们就派上了用场。有一天,老板临时决定带我去见一个客户。“给我五分钟。”我赶紧去卫生间换了衣服,拿了化妆包,在去客户公司的路上,在车上化完妆。当天与客户沟通顺利,但在回公司的路上,还是收到了老板的口头警告,“上班有效化妆”。
之后感觉被老板盯上了,忍着化了一个月的全妆,最后还是放松了警惕,被罚了50块钱。
巧的是,在我被罚款的第二天,我的试用期刚好到期,那天我也递交了辞职信。人事面试,问离职原因,我说了一堆:“我觉得公司价值取向有问题”“物化女性”“性别歧视”。人事很惊讶,说从来没有人因为这个要求离职,也没有人告诉她这个制度不合理。
她说的没错,公司里的女生默许了这个“不合理”的规定,甚至自己都超重了,为了保持身材中午只吃沙拉。但那是他们的选择。我的选择是,我不想做“安全套男”。希望自己有选择化妆与否的权利,有与职场歧视抗争的勇气。另外,遇到这样的公司,我应该早点离开。
留学回来当了全职妈妈,有被爸爸“抛弃”的错觉
梅干菜| 30岁全职妈妈
大一出国留学,留学期间认识了当时的男朋友和现在的老公。2014年,我回到中国。
我父母一直希望我能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尤其是我父亲。在我的记忆中,他总是把我当男孩养大。留学也是。他希望我能在不同的环境中接受不同的教育。
刚回国的时候,一直在找工作,但是都不合适。后来男朋友也回国了,年龄也到了,我们就打算先结婚,婚后再安心找工作。
结果婚后没多久,我就怀孕了。经历过职场的人都应该知道,孕妇基本不可能找到工作。怀孕期间慢慢放弃了找工作。
孩子出生后,总有人需要全职照顾。但是父母都有自己的工作,所以带孩子的工作就落在了我身上,我自然就成了全职妈妈。
记得做全职妈妈的第一年,爸爸会经常问我要不要找个带孩子的老婆带孩子,然后让我出去找工作。他也说过很多次,可以帮我问问朋友,有没有适合我做的工作。
一开始也想过,但是照顾孩子久了,这个想法就渐渐淡了。我相信父亲也看到了我态度的变化,久而久之,他也不再问我了。
记得有一次我妈跟我说,孩子上学了,我该去上班了。我爸说她上不去。我还会加上“我本来想让她去某个公司工作”之类的话。
直到现在,父亲偶尔还会说:“你看看别人家。他们刚本科毕业,都是公司里的小领导。而你,留学回来,做个全职妈妈。”
我知道他一直很欣赏能在职场上有所作为的人。虽然他从来没有说过做全职太太的坏话,但是他对我表现出一种不舍的感觉,也从来不认为做全职妈妈是一种职业,需要什么技能。
原来我不是白衣天使,而是一个“服务员”
可可| 24岁护士
在我心目中,护理一直是一个高尚的职业,“白衣天使”,“治病救人”。所以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我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护士这个职业。但没想到白衣天使的称号还有所谓的鄙视链。
刚毕业的时候,我选择进了一家肿瘤医院。我原本以为我终于有机会接触到病人,用我在大学和实习期间学到的医学知识,真正去实践和治疗我负责的每一个病人。
即使我不是医生,但我是一个有专业医学素养的护士,我可以用一些医学知识帮助病人。然而我上班第一天,跟着医生出诊的时候,一个病人脱口而出一个词“服务员”,让我愣了半天。我当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后来我才明白他说的“服务员”是什么意思。除了基本的注射、拔针和换药,我还得学习修理厕所、打扫卫生,甚至给病人洗澡、搬运小便池等等。
事实上,我们护士很难在工作中得到尊重。我们是接触病人最多的人。有的病人因为自己的病心情不好,就会发泄在我们身上。被骂是常有的事。“你不就是个护士吗?”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是我听到最多的。
虽然有时候会委屈,但还是劝自己要为患者服务。这些都是应该的,不应该有怨言。
但是后来有一件事让我越来越怀疑。做护士难道不值得尊重吗?
那是我刚进科室的时候,刚好被分到一家医院的VIP病房的一个病人。因为病人和院长关系挺好的,所以治疗的时候我处处小心。
这个病人每天都打针。刚开始针扎的时候,她和我聊天,问了我很多事情。一瞬间,她觉得这个人很好相处。但由于是第一次为患者拔针,由于过度紧张,粘在皮肤上的胶带没有揭开,让她感到有些疼痛。拔针的时候不小心滑倒在她身上。我及时道歉,她笑着对我说:“没事,下次注意就好,别往心里去。”
中午休息的时候,主任特别生气,走进科室,问谁给病人拔的针?我站起来说是我。主任特别生气,说:“新来的护士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她拿不到针,也拔不出来?赶紧给病人道歉。”原来病人说没关系。事实上,他拍下了伤口的照片并发送给了主任。他在背后说我不专业,态度特别差。
心里觉得特别委屈。平时我对这个病人也是极其尽心的,可以说是有求必应。而且,针拔出来的时候,我已经道歉了。当时我眼睛就红了,护士长姐姐跟我说:“可可,算了吧。这种委屈以后是常有的事,忍一忍就过去了。我带你去道歉。”我不得不和护士长一起去再次向病人道歉。
到现在,我已经工作一年半了,这件事还是心里的一道坎,但是我真的已经习惯了,就像护士长姐姐说的那样。不管病人怎么看我,既然选择了做护士,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每一个病人负责。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文中,梅干菜,蒋木木,小米,金飞度,可可都是化名。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达的观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摘自网络,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