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通话的来历(普通话来历50字)
普通话的起源(中国普通话的起源)
普通话可以简单理解为“标准汉语”。它是中国不同地区的人们相互交流的共同语言。它以北京语音、北方方言和典型的现代白话文为基础。它主要在中国大陆长江以北的地区使用,但是长江以南的人一般不说普通话。
“普通话”一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访问日本,日本人向他建议,中国应该进行普通话教育,以统一语言。谈话中提到了“普通话”这个名字。
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在日本留学时,组织了一次与留日学生的“演讲会”,并拟了一个简章,其中出现了“普通话”这个名字。
中国的“共同语”是由清末“削音运动”活动家朱提出的。1906年,他在《江苏新书信》一书中将汉语分为三类,其中一类是“普通话”,即各省通用的方言。当时,人们把“普通话”称为“蓝青普通话”。
自元明清以来,北京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有很多全国各地的人来北京考试,做官,做生意。虽然学的是北京话,但还是有很多地方口音。人们用“蓝青”来比喻这种混合的北京话。起初,它只用于官场,被称为“官话”,也被称为“蓝青官话”。“蓝青”的意思是不纯,而是大杂烩。后来越来越多的人会说这种普通话,就改名为“官话”。民国初年改名为“国语”,连小学语文课本都叫“国语”,也就是教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普通话”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将热河省承德市滦平县作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1955年,确定现代标准汉语的名称由普通话改为普通话,并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写入宪法。制定标准后,国务院于1956年2月6日发布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在全国推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现代汉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由于政治原因,中国大陆和台湾省名称不同,但内涵相同,都是现代标准汉语。
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普通话普及率将达到80.72%,95%以上的识字人口将使用规范汉字。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同音字书写的梦想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摘自网络,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