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理论学习内容(小学语文理论学习笔记)
您好,现在冰冰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小学语文理论学习笔记,小学语文理论学习内容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2、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然而在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不高、课外阅读量少,导致口语交际能力、作文能力较低,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效果。
4、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了阅读教学的顺利完成和显著成效:阅读兴趣不高。
5、由于农村学生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多数学生读书积极性较低。
6、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课外阅读更是囫囫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7、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很少买书。
8、不少农村小学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象样的图书室,藏书少,仅有班级图书角,没有开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
9、针对农村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笔者认为应从课堂、课外及资源开发三方面入手:一、展开对话,丰富阅读实践。
10、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相互建构意义的过程。
11、《语文课程标准》以“对话”来界定语文教学,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其实质就是阅读教学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
12、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潜心会文,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凸显个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呢?1.积极培养对话意识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话的基础,对话过程本质是不同主体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声音共同参与的精神历程。
13、良好的对话氛围产生于教学主体间的对话意识。
14、必须有这样一种“对话意识”,即一种民主的意识、平等的意识、合作的意识,致力于共同创造新的精神境界和倾听他人的渴望。
15、只有建立了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那亲切的微笑,爱抚的动作,信任的目光,耐心的倾听,睿智、激励的话语,灵活的教法,都将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与仿效。
16、在教师精心营造的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生自然会乐读乐说,才能产生对话的意识与渴望。
17、2.巧妙创设对话情境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应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对话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对话的欲望和热情。
18、(1)再现课文情境。
19、让人宛如身临其境的感受,既提供了对话的素材,又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对话的欲望。
20、如,《丰碑》一文,虽然悲壮感人,但与学生实际较远,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只是程序化的故事英雄。
21、因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自由朗读,才能够缩短时空距离,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从而激起学生体验、对话的欲望。
22、我们可以让学生演一演军需处长,使人物的姿态、形象渐渐地鲜活起来,让学生对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献身精神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镇定”,面对死亡毫无惧色;他“安详”,对工作竭尽全力;他“不朽”,是“一座晶莹的丰碑”!(2)创设问题情境。
23、一个巧妙的设问,是一支点燃学生的火把。
24、如教学《永生的眼睛》一课,教学伊始,老师便让学生看题目,想问题。
25、学生抓住课题纷纷质疑:眼睛为什么可以永生?这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发了学生和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对话的渴望。
26、有时,教师也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对话热情。
27、教学《太阳》一课,教师讲了某人的亲身经历:小时候从报纸上得知苏联宇航员登上了月球,于是,立志长大了要登上太阳。
28、这时,学生哄堂大笑,教师趁机问学生为什么笑,再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与文本对话,深入地了解太阳的特点。
29、(3)创设活动情境。
30、于永正老师是把表演引进阅读教学的高手,高就高在他组织的课堂表演,不是简单的检查汇报学习的结果,而是一场师、生同文本之间的对话。
31、像“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唱一唱”、“画一画”等活动方式,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对话的积极性。
32、3.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性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33、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4、”“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35、”《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目标中,首次提出了“感悟”这一概念,我们认为,所谓阅读中的“感悟”,是指学生凭借对语言和语境的直觉,获得一定印象和意义的心理过程。
36、学生个体由于认知经验的差异、兴趣爱好不同、思维活动的千差万别,便有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37、整体性感悟是阅读主体把语言文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整地感受,是对言语对象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全方面的整体把握,获得的是言语的表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的总和,而且又往往是模糊不清的,因此感悟要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38、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整体感悟,遵循从“整体——局部——整体”的认知途径,以避免孤立分析,支解语言。
39、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文时,教师在课前与学生交流“朋友”这个话题,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一个情感基调。
40、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并想一想课文围绕“朋友”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体会阮恒犹豫、害怕、紧张、痛苦的心理,了解到阮恒认为献血会死去,但为了友情还坚持献血的心理世界和情感历程。
41、我们提倡整体读书法是在贯通文意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思考,以领会其要旨。
42、这种思考,当然也包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43、语文教师应少做一些“碎尸万段”式的条分缕析。
44、二、立足文本,优化朗读效果。
45、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的训练。
46、朗读是一种读出声音的阅读方式,就是把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是对文字信息的再创作。
47、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既是目标,也是重要的手段。
48、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49、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
50、我们语文阅读教学要立足文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成长。
51、那么,朗读教学应该怎样做?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从下几方面实进行施训练。
52、1.教师范读的作用充满感情的教师范读能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能使学生在听读时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还能为学生提供仿读的对象,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53、如,我校一位老师在教学《梅花魂》一文时,除了播放课文录音,还多次进行了片断范读。
54、采用的语调、语气、语速,都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无比眷恋之情。
55、结果,学生在讨论时,体会到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到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56、学生也学习到梅花的坚贞不屈的品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感。
57、更可喜的是,在检查学生读书时,学生的朗读非常精彩,与老师相比有过而无不及!2.培养学生正确认读的习惯在上新课之前,先让学生自己动手预习,看准字形,查找字音,先“读”为快。
58、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不添字,不减字,不颠倒重复字词,严格要求自己反复诵读,达到文畅气顺的地步。
59、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顺应了部分学生好动、多动的生理习惯。
60、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查字典比赛活动,朗读比赛的活动。
61、在开展的活动中,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能力。
62、于永正老师训练学生朗读,是很有办法的。
63、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一课时,他先对同学们说了几句话,其大意是:我自己读这课,先读了几遍,儿子说我不行,我就再读,共读了十多遍,现在读得跟播音员差不多了。
64、你们敢与我比赛吗?为了公平,先让你们读几遍,学生兴趣盎然地开口读书;比赛开始了,于老师先请一个读的较好的同学来读,(读得真好!)于老师一下子给“难”住了,觉得比不过她,于老师只好很诚恳地想请同学帮忙代他参赛,还要给他争面子,经过这么一激,再准备,再比赛,运用比赛,引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就如同是给运动员注入兴奋剂,使其越读越想读。
65、3.珍视独特感受,进行感情朗读读准了字句,掌握了音节,熟练朗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透彻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神气”,与文中高尚的道德情操产生共鸣,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意志,即由文字、文章上升到文学,上升到对文化的品味、鉴赏的层次,农村学生的生活面窄,所以不可能一下子体会那么多的文字中包含的生活场景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66、那么如何带领他们去读呢?在朗读过程中,学生要由文字转化为自己想象中的画面,读“山”便会有山之巍峨雄壮,读“海”便会有海之博大深邃。
67、一篇文章,在熟读以后,可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想像,仔细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并相互探究由此而获得的真切感受。
68、靠读靠吟取得的效果,是靠讲靠分析永远得不到的。
69、读来的东西感受最深,掌握最牢。
70、只有这样,才是教学生,而不是教教材,也只有这种能够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知上的冲突,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的教学,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让课堂活起来。
71、三、开拓资源,保证阅读质量。
7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
73、五彩斑斓的乡土文化是我们鲜活的语文阅读教学素材。
74、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课文后,要找准切入点,顺势引入到乡土教材的学习,这样既丰富了课堂资源,活跃了学生思维,又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增加了语文实践的机会,弘扬了乡土文化。
75、魏书生曾说:“课堂虽小,却有着广阔的钻研天地,钻进去,入了门,就会感到无穷的乐趣。
76、”所以,语文教学不能只在由四堵墙围成的物理空间中进行。
77、优秀的语文老师,就在于他能把学生的目光由课内进而引向课外那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使学生能在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增知识、长才干。
78、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
79、首先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
80、让家长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81、其次,国家在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育事业应受到全社会的支持,学校应多方集逐步完善教学设施。
82、农村小学应建起图书室,班级可成立图书角。
83、有了图书室或图书角,还要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
84、再者,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85、学起于思,思源于,小学阶段,正是各种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要用大课程观,整合课程资源,综合设计切实可行的教育活动,寻求学科间的有机渗透。
86、才能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摘自网络,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