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月一帘幽梦(夜月一帘幽梦十里柔情)
您好,现在冰冰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夜月一帘幽梦十里柔情,夜月一帘幽梦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一、“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出自北宋诗人秦观的《八六子》。
2、 意思是——当年在夜月里,我们共同醉入一帘幽梦,温柔的春风吹拂着你我。
3、 二、附原文如下: 八六子 宋.秦观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
4、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5、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6、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
7、 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8、 三、赏析: 这是秦观写于元丰三年(1080)的一首怀人之作,当时秦观三十二岁,孔子有云:“三十而立。
9、”而他此时还未能登得进士第,更未能谋得一官半职。
10、在这种处境下,忆想起以往与佳人欢娱的美好时光,展望着今后的路程,使他不能不感怀身世而有所慨叹。
11、从艺术上看,整首词缠绵悱恻,柔婉含蓄,融情于景,抒发了对某位佳人的深深追念,鲜明地体现了秦观婉约词情韵兼胜的风格特征。
12、 “八六子”是词牌,始见于《尊前集》中所收的杜牧之作。
13、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处平韵,下片五处平韵,共八十八字。
14、通常以秦观的此作为定格。
15、 此词写作者与他曾经爱恋的一位歌女之间的离别相思之情。
16、全词由情切入,突兀而起,其间绘景叙事,或回溯别前之欢,或追忆离后之苦,或感叹现实之悲,委婉曲折,道尽心中一个“恨”字。
17、 宋神宗元丰年间,秦观在扬州意外地遇上一位多情的女子。
18、一帘幽梦,十里柔情,时时萦绕在他的心头。
19、归来途中,独倚危亭,回头一望,芳草连天,好似无边的离恨。
20、以芳草喻愁,是诗词常用的手法,这里秦观却用“划尽还生”四字把它强化到极点,因此前人称之为“神来之笔”。
21、恋人分别了。
22、往日的欢娱,变成了流水;断了的琴弦,何时能续上?面对片片飞花、蒙蒙残雨,他几乎失魂落魄。
23、正在此时,恼人的黄鹂又在耳边叫了起来。
24、打起黄鹂儿,莫教枝上啼。
25、他的心真是烦极了! 首先,秦观词最大的特色是“专主情致”。
26、抒情性原本就是词长于诗的特点,秦观则将词的这一特长加以光大,在这首词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27、词的上片临亭远眺,回忆与佳人分手,以情直入,点出词眼在于一个“恨”字。
28、以“芳草”隐喻离恨,又是眼前的景物。
29、忆及“柳外”“水边”分手之时词人以“怆然暗惊”抒发感受,落到现实,无限凄楚。
30、而词的下片则设情境写“恨”。
31、用“怎奈”、“那堪”、“黄鹂又啼数声”等词句进一步把与佳人分手之后的离愁别绪与仕途不顺,有才得不到施展的身世之“恨”,融于一处,并使之具体化、形象化,达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境界。
32、 其次,这首词的意境蕴藉含蓄,情致悠长,耐人寻味。
33、秦观善于通过凄迷、朦胧的意境来传达自己伤感、迷惘的意绪。
34、在这首词中,上片以“萋萋刬尽还生”的芳草写离恨,使人感到词人的离别之恨就象原上之草,春风吹又生,生生不灭。
35、为何如此呢?词的下片创设了三个情境告诉我们个中之由:“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的欢娱都随流水而去,“素弦声断,翠绡香减”,词人对好景不长、离别在即的无奈溢于言表,此其一;其二是离别之时情境的渲染,“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词人以凄迷之景寓怅惘、伤感之情,意蕴十分丰富,是极妙的景语。
36、其三,结尾二句,以景结情,急转直下,声情并茂,“销凝之时,黄鹂又啼数声”,一“又”字,既与起笔“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遥相呼应,又再次突出了前面所述的二种情境,真可谓意蕴境中,韵逸言外,凄楚伤感之思自在其中,会心的读者一看即知。
37、秦观就是这样善于用画面说话,举重若轻,寄凝重之思于轻灵的笔触之中,如游龙飞空,似春风拂柳。
38、 下片“无端”三句,再进一步追忆当时欢聚之乐。
39、“无端”是不知何故之意,言老天好没来由,赐予她一份娉婷之姿,致使作者为之神魂颠倒。
40、“夜月”二句叙写欢聚情况,借用杜牧诗句“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41、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知。
42、”《赠别》含蓄出之无浅露之病。
43、“怎奈向”三句(“怎奈向”义同“奈何”)叹惋好景不常,倏又离散。
44、“素弦声断,翠绡香减”,仍是用形象写别离,有幽美凄清之致。
45、“那堪”二句,忽又写眼前景物,以景融情。
46、 “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是凄迷之景,怀人的深切愁闷中,观此景更增惆怅,故用“那堪”二字领起。
47、结尾“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又是融情入景,有悠然不尽之意。
48、洪迈《容斋四笔》卷十三云:“秦少游《八六子》词云:‘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
49、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50、’语句清峭,为名流推激。
51、予家旧有建本《兰畹曲集》,载杜牧之一词,但记其末句云:‘正销魂,梧桐又移翠阴。
52、’秦公盖效之,似差不及也。
53、”洪迈指出秦观词此二句是从杜牧词中脱化出来。
54、 此词语言上好用对句,如“柳外水边”、“夜月春风”、“素琴翠绡”、“飞花残雨”皆是,尤以“夜月”和“飞花”两联为佳,不仅语言工丽,而且各具意境。
55、全词情景交融,景语情语难分,可谓感人至深,独具匠心。
56、 最后,这首词的语言清新自然,情辞相称,精工而无斧凿之痕。
57、前人曾这样评论:“子瞻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辞情相称者,惟少游而已。
58、”秦观的词能有如此高超的语言成就:一方面,他工于炼字。
59、这首词中“飞花弄晚,残雨笼晴”这二句是互文的,意思是飞花残雨在逗弄晚晴。
60、这里的一“弄”一“笼”,既音韵和谐,又能使人产生无限的想象,细细品味,会感到十分贴切生动。
61、另一方面,由于秦观长于化用古人诗句入词,使之为己所用,更加富于表现力,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
62、“倚危亭”三句周济称为“神来之笔”,实则从李后主《清平乐》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脱化而来;“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则暗用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洪迈《容斋随笔》认为词的结尾两句是模仿杜牧同一词牌的结尾“正消魂,梧桐又有移翠阴”,不论模仿是否属实,秦观这两句的妙处远胜过杜牧的此句却是不争的事实。
63、可见,秦观继承前人语言是有创造性的,惟有创造方能显其生命力。
64、 “多情自古伤离别”,接天的芳草是铲不完、除不尽的离恨,恨的是那一帘幽梦早已随风飘散,那一段柔情早已成东流逝水,写词的人也早已远离我们,但是,他那柔婉含蓄、情韵兼胜的词风,以及以此写成的名篇佳句则长留人间,永远使我们回味。
65、 四、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
66、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
67、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
68、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
69、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
70、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
71、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
72、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摘自网络,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