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商誉(什么是商誉规模)
大家好,小活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什么是商誉规模,什么是商誉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商誉 trade credit 商誉是指在同等条件下,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的优势,或由于经营效率高、历史悠久、人员素质高等多种原因,能获取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
2、 目录 1 商誉的本质 2 商誉的特性 3 商誉的分类 4 商誉的评估 5 商誉的会计处理 6 中国会计准则的帐务处理 7 参考文献 商誉的本质 商誉(Goodwill)是能使企业中的人、财、物等因素在经济活动中相互作用,形成一种 “最佳状态”的客观存在。
3、 商誉的“三元论”:关于商誉的本质,比较权威的观点当属美国当代著名会计理论学家亨德里克森在其专著《会计理论》中介绍的三个论点,即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
4、这三个论点称作商誉的“三元论”。
5、 好感价值论认为,商誉产生于企业的良好形象及顾客对企业的好感,这种好感可能起源于企业所拥有的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口碑、有利的商业地位、良好的劳资关系、独占特权和管理有方等。
6、 由于这些因素都是看不见摸不着,且又无法入账记录其金额,因此商誉实际上是指企业上述各种未入账的无形资源,故好感价值论亦称无形资源论。
7、 超额收益论认为,商誉是预期未来收益的现值超过正常报酬的那个部分。
8、这里的超额收益应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能获取较同业平均盈利水平更高的利润。
9、商誉是与企业整体结合在一起的,无法单独辨认,但企业一旦拥有它,就具有超过正常盈利水平的盈利能力和服务潜力.因此,它的价值只有通过作为整体所创造的超额收益才能集中表现出来。
10、 总计价账户论,也称剩余价值论。
11、这一论点认为商誉是一个企业的总计价账户,是继续经营价值概念和未入账资产概念的产物。
12、继续经营价值概念认为,商誉本身不是一项单独的会生息资产,而是实体各项资产合计的价值(整体价值)超过了其个别价值的总和;而未入账资产指的是诸如优秀的管理、忠诚的客户、有利的地点等。
13、 “三元论”分别从不同侧面描述了商誉的本质。
14、好感价值观是从资产的角度定义商誉的,但它仅仅列举商誉的种种特质而难以解决其计价问题。
15、另外,这一观点笼统地认为商誉是一种未入账的无形资源是不够妥当的,因为,按照现行惯例只是自创商誉不入账,而外购商誉(合并商誉)则入账。
16、超额收益论是一个比较流行的观点。
17、阎德玉(1997)曾指出:“超额收益论的科学性在于:该观点把握了商誉作为资产的基本条件--经济资源、获利潜力、货币计量三要素。
18、 不足之处在于:该观点对商誉科学定性后,相关理论研究没有跟上,加之其他两个观点同时作用的干扰,使得商誉定性理论本身缺乏根系理论的支持,对商誉会计实 务指导作用显得软弱乏力。
19、”此外,商誉一定会产生超额收益,但企业的“超额收益”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必须剔除一切非正常的和营业外的因素,以免歪曲商誉的价值。
20、总计价账户论是从方法论的角度说明商誉的计量方法,而不是定义商誉。
21、企业总体价值的估计误差、单项资产的高估或低估,都会被挤到商誉中, 因此,商誉容易成为一个“调节阀”,承受着一切主观因素的影响。
22、 核心商誉论: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99 年9月7日公布了一项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出了“核心商誉”(core goodwill)的概念。
23、 FASB认为,商誉可描述为由六个要素组成:(1)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在收购日的公允市价大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
24、(2)被收购企业未确认的其他净资产的公允市价。
25、(3)被收购企业存续业务“持续经营”(going-concern)构件的公允价值。
26、(4)收购企业与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和业务结合的预期协同效应的公允市价。
27、(5)收购企业由于计量收购报价的错误而多计量的金额。
28、尽管在所有现金交易中的收购价格不会出现计量错误,但如果是涉及到股票交换的交易,则很难说不会出现计量错误。
29、(6)收购企业多支付或少支付的金额。
30、 要素1和要素2都与被收购企业有关,它们从概念上讲都不是商誉。
31、要素1反映的是被收购企业未确认净资产的利得,要素2只不过是指那些能够单独辨认但由于不能完全符合确认标准而未确认的无形资产。
32、要素5和要素6与收购企业有关,它们从概念上讲也不是商誉,要素5是一个计量误差,要素6代表的则是收购企业的损失(在多支付的情况下)或利得(在少支付的情况 下)。
33、只有要素3和要素4从概念上讲是商誉的一部分。
34、要素3与被收购企业有关,它反映了被收购企业净资产的“超额组装价值”(excess assembled value)。
35、它表示被收购企业事先存在的自创商誉或以前从企业兼并中收购的商誉。
36、要素4与收购企业和被收购企业的结合有关,它反映了由合并而创造的“超 额组装价值”,即收购企业和被收购企业经营结合所产生的协同效应。
37、FASB将要素3和要素4统称为“核心商誉”。
38、 关于商誉本质的其他论点:有些学者为了使商誉的研究摆脱进退两难的困境,于是抛开仅就会计论会计的局限,结合了其他学科的理论来分析阐述商誉的本质问题。
39、 董必荣(2003)以企 业能力理论中的“核心能力论”为基础,认为核心能力是企业超额收益的源泉,因此企业核心能力是商誉的本质。
40、商誉实际上是企业核心能力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41、 高阳宗(2001)从生物学共生理论出发,认为企业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微观共生体。
42、这一共生体其完善的共生机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其过去的发展 过程中共生出一个“新物种”--共生资源。
43、它客观地游离于共生单元之间,使共生单元之间互相作用和适应,共同激活和发展。
44、商誉就是这种共生资源的会计表达。
45、 邓小洋(2000)等学者分别从法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角度考察商誉的本质问题,最终用系统论的方法解释商誉的本质,即一种协同效应。
46、 商誉的特性 商誉的经济含义是企业收益水平与行业平均收益水平差额的资本化价格。
47、它是由顾客形成的良好声誉、企业管理卓著、经营效率较好、生产技术的垄断以及地理位置的天然优势所产生的。
48、 商誉能为企业创造间接的经济效益。
49、它之所以作为一项资产具有价值,正是因为它的这种效益性特征。
50、它是企业收益水平与按社会平均收益率计算的差额的资本化价格。
51、人们通常是采用资本化率把企业超额收益还原求得商誉价格的,而资本化率实际上又是投资(投入资本)报酬率,企业超额收益经过还原所得的就是创造这种超额收益的资本额。
52、所以,应把商誉的价格看作为资本化价格。
53、商誉的值有正值,但当企业亏损时,或企业收益水平低于本行业平均获利水平时,商誉也可有负值。
54、 商誉是一种不可确指的无形资产,它不能独立存在,它具有附着性特征,与企业的有形资产和企业的环境紧密相联。
55、它既不能单独转让、出售,也不能以独立的一项资产作为投资,不存在单独的转让价值。
56、它只能依附于企业整体,商誉的价值是通过企业整体收益水平来体现的。
57、 按未入帐资产理论,商誉是计量了未入帐资产的结果。
58、商誉属于自创的无形资产,其开发成本很难从帐薄中完整地反映出来。
59、而且它的功用与其开发成本之间的关系也很不确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60、 影响企业商誉形成的因素很复杂,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此,人的因素是第一位。
61、由于企业具有良好的声誉,获得客户信赖;或由于严密的组织,生产效率显著。
62、 商誉的分类 依据商誉的取得方式,商誉可分为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外购商誉是指由于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进行核算而形成的商誉;其他商誉即是自创商誉或称之为非外购商誉。
63、 对商誉问题的理论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考察企业自身在市场竞争中能否长期稳定地获取收益以至于获得超额收益,实际上就是自创商誉的本质问题; 考察企业并购过程中进行并购的交易价格大于或小于该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实际上就是研究外购商誉的本质问题。
64、尽管理论界对商誉争论不休,但实务界对商誉的处理还是比较一致的,即自创商誉一律不予确认;外购商誉被界定为被购企业的价格与其可辨认性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并且账务处理原则也在走向一致,只是外购商誉的摊销年限各国有所不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已取消摊销处理,改为减值测试)。
65、 商誉的评估 商誉的评估是资产评估的一种。
66、 商誉的评估方法取决于对商誉含义的理解,商誉价值量的大小是通过企业的收益水平来体现的,而它又属于集合性、附着性强的一种无形资产,只能采取整体的方法进行计算,而不能像其他可确指的无形资产那样单项进行计算。
67、 商誉的整体评估可采用超额收益资本化法和割差法 商誉的会计处理 对商誉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各国会计界有不同的看法,一般有如下三种处理方法: 将商誉单独确认为一项资产,并在其预计的有效年限内以摊销列作费用。
68、此种观点认为实施合并的企业为了取得以后若干年度的超额利润,发生了超额耗费,这一超额的代价表明被并企业有商誉存在。
69、商誉同样符合资产的定义,它和其他资产一样,在合并主体产生未来收入的过程中发挥着效应,其本身也会损耗,就象开办费等递延资产一样,应定期予以摊销,与所获取的超额收益相配比,这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也符合稳健性原则,否则就会在未来虚增利润。
70、 把商誉看成一项权益抵销项目,在合并时立即注销(writtenoff),直接冲减合并企业的当期收益或留存收益。
71、此观点认为,商誉的价值很不确定,不能单独存在和变现,而且形成商誉的因素难以为企业所控制,在合并之后,商誉不一定能继续存在。
72、如原来优越的地理位置,由于城市的发展和开发,现在或将来不一定仍然还处于优势的位置;由于主要管理人员人事变动,现在或未来的经营水平不一定还有原来那么高,等等。
73、若将其列作商誉不摊销或分期摊销,不符合稳健性原则。
74、因此,合并商誉应在其会计处理上直接同合并企业的股东权益,即留存收益进行冲销,或直接冲销合并企业的当期收益(把合并企业多付的一部分款项看成是与合并业务相关的费用)。
75、 将商誉作为一项永久性资产,不予摊销。
76、此观点认为,外购商誉是企业并购交易时获得的能为购买企业带来超过正常盈利水平以上的超额利润,因而是一项资产。
77、作为资产,商誉应予以资本化。
78、成功的企业拥有的商誉将得到永久保持,价值不会下降。
79、此外,在被并企业以往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已形成了未入帐的自创商誉。
80、这些费用以前均已计入费用,抵减了过去的收益,现在通过并购后由并购企业将确认的商誉进行摊销,造成重复计算商誉费用。
81、 中国会计准则的帐务处理 指的是核算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商誉价值。
82、 商誉发生减值的,应在本科目设置“减值准备”明细科目进行核算,也可以单独设置“商誉减值准备”科目进行核算。
83、 企业应按企业合并准则确定的商誉价值,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
84、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资产减值准则确定商誉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减值准备)。
85、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外购商誉的价值。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摘自网络,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