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元宵节图片(古代元宵节图片高清)
你们好,最近小活发现有诸多的小伙伴们对于古代元宵节的民俗活动,古代元宵节这个问题都颇为感兴趣的,今天小活为大家梳理了下,一起往下看看吧。
1、 古人是怎么过元宵节的?
2、 汉代:祭祀太乙神,燃灯示佛。
3、 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据《史记封禅书》年的记载,汉武帝年间,僰人祭祀太乙神时犯了一个错误。太乙也叫太乙、太乙或太乙。为什么要拜太一?神话认为“太乙”是众神中最尊贵的,地位在五帝之上。
4、 汉武帝也是一个非常相信神仙的皇帝。面对当时人们心目中如此高贵的太乙神,他不禁大献祭品。尤其是正月十五,祭祀太乙神最为隆重。从黄昏开始,人们整夜都在用盛大的灯光祭祀,晚上经常有流星划过神社。
5、 从此就形成了正月十五装饰的习俗。
6、 东汉皇帝永平十年(67年),蔡澄向印度寻求佛教回归。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教,下令正月十五在宫廷和寺庙“燃灯示佛”。《法苑珠林》记载明帝永平十四年(71年)。
7、 五岳道士要和西域僧人比较法力,辨别真伪。汉明帝命僧道于正月十五在洛阳白马寺集合,道士们在此借道取经,设三坛,然后放火烧经,见火即焚。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印风俗相互融合,流传到民间。
8、 正月十五,城乡灯火通明,日夜通明,士绅百姓皆挂灯。这既是祭祀太乙神的古语,也是烧灯拜佛的虔诚。原始成仙术与佛教礼仪的结合,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独特习俗。这种习俗在官方倡导后开始流行。
9、 取消今晚的宵禁制度。据《事物纪原》年记载,吴金在汉西都长安负责宵禁,“小明传呼禁止夜行”。只有在正月十五的晚上,皇帝特许吴金禁止它,人们被允许在一天前和一天后观看月亮上的灯光。
10、 魏晋:祭门户、蚕神、紫女。
11、 魏晋时期又增加了祭祀门户、蚕神、紫姑的习俗。据《荆楚岁时记》年的记载,祭祀门户的仪式是做豆粥,加油作为门户的祭品;先在左右门户插入杨树枝条,根据杨树枝条随风飘动的方向,
12、 然后用筷子用酒肉食品和豆粥、饼来祭祀,称为“望日祭祀”。为什么要这样牺牲?《齐谐记》记载:正月上半月,有个神仙来到从事养蚕的陈家,说:“你若能见祭,可使养蚕百倍。”
13、 《续齐谐记》也有类似的记录,但是更详细。正月十五,吴县居民张成晚上起床,看见一个女人站在房子的东南角。她对张诚说:“我是这个地方的神。明年正月十五,我要煮一碗白米粥。
14、 用一些肉脂肪覆盖它来祭祀我,我将使你的养蚕业兴旺发达。”说罢就走了。张承按照她说的牺牲了,从此蚕桑年年丰收。由于这个传说的影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在正月十五做粥祭,盖上肉。
15、 隋唐:燃放灯笼
16、 隋朝开国初年,文帝提倡勤俭治国,严禁百姓在元宵节大放灯。《隋书柳彧传》记载:刘觅给文帝写信,描述正月十五晚上,人们“挤满了街道,聚在一起玩耍,和朋友们一起旅行。”。鼓声敲打天空,火把照耀大地,
17、 人面兽心,男穿女装,崇尚高超杂技,造型奇特。“以污为乐,以俗为笑,内外兼修,从不避讳。”这个老夫子认为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间戏剧和习俗活动是不道德的。至于“高棚隔路,宽帘亮云,炫衣丽妆,车马呛人,
18、 浪费人力物力。更不能容忍的是,有的人“拼尽全力在破产中争夺这一刻”,有的家庭“拼尽全力互葬,不问贵贱,男女混杂,不管父母”都去围观。刘觅要求隋文帝禁止这些节日和习俗。隋文帝采纳了刘觅的建议,
19、 严禁元宵灯会和娱乐活动。
20、 宋:光市如昼。
21、 宋代从京师到民间都十分重视元宵放灯,因此有专门的“灯市”。如《干淳岁时记》 记载:在都城从年前孟冬(十月)开始,“天街茶肆渐已罗列灯球等求售,谓之灯市。自此以后,每夕皆然”。在灯市上,
22、 舞女乐伎往来最多,卖舞卖唱。每晚从灯火初上,箫鼓齐奏,歌女舞女纷纷献技。豪商富贾,纨绔子弟,纷纷买笑追欢,到更深四鼓方止。
23、 清代:放冰灯
24、 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对汉族的元宵节活动也全盘接收了。但是,清代放灯时间已没有明代十日之久。据《燕京岁时记》 记载:清代是“自十三至十七均谓灯节,惟十五日谓之正灯耳”。
25、 也就是说清代放灯时间只有五夜,只有十五夜才算正节放灯。“每至灯节,内廷筵宴,放烟火,市肆张灯。而大街之灯,以东四牌楼及地安门为最盛”。各式各样的彩灯,多用纱绢、玻璃、明角做成,上面绘有古今人物故事。
26、 在清代令人眼花缭乱的花灯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冰灯。因为满族原居东北黑龙江一带,气候寒冷而冰多,因此有冰灯之俗。满族入主中原后,冰灯也传入中原。北京当时有能工巧匠制作冰灯,“结冰为器,裁麦苗为人物,
27、 华而不侈,朴而不俗,殊可观也”。正月元宵,中原草木萌春,南方已花枝待发,而东北仍处于一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世界。
以上就是古代元宵节这篇文章的一些介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摘自网络,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