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属于哪一章(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不包括)
大家好,小活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口诀,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包括:(1)问题的特征。
2、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3、(2)已有的知识经验。
4、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5、(3)定势与功能固着。
6、定势影响问题解决。
7、功能固着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8、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物体的某一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到阻碍的作用。
9、(4)原型启发与联想。
10、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中看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11、原型是指对解决问题其启发作用的事物。
12、(5)情感与动机状态。
13、一般来讲,积极的情绪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消极的情绪会干扰问题的解决。
14、动机是促使人解决问题的动力。
15、没有解决问题的动机,不可能解决问题的行为,问题当然不可能解决。
16、(6)个性因素。
17、个性因素对解决问题也有重要影响。
18、实验表明:一个人是否善于解决问题,与他的灵活性、首创性和自信心等个性心理品质相联系。
19、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也影响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结果。
20、扩展资料: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使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
21、个体对问题情境的适当的反应过程。
22、心理学的解释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23、发现问题我们生活的世界处处时时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当某些矛盾反映到意识中时,个体才发现它是个问题,并要求设法解决它。
24、这就是发现问题的阶段。
25、从问题解决的阶段性看,这是第一阶段,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26、发现问题不论对学习、生活、创造发明都十分重要,是思维积极主动性的表现,在促进心理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
27、分析问题要解决所发现的问题,必须明确问题的性质,也就是弄清有哪些矛盾、哪些矛盾方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以确定所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什么结果,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其间的关系和已具有哪些条件,从而找出重要矛盾、关键矛盾之所在。
28、提出假设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假设,即可采用的解决方案,其中包括采取什么原则和具体的途径、方法。
29、但所有这些往往不是简单现成的,而且有多种多样的可能。
30、但提出假设是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正确的假设引导问题顺利得到解决,不正确不恰当的假设则使问题的解决走弯路或导向岐途。
31、检验假设假设只是提出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还不能保证问题必定能获得解决,所以问题解决的最后一步是对假设进行检验。
32、通常有两种检验方法:一是通过实践检验,即按假定方案实施,如果成功就证明假设正确,同时问题也得到解决;二是通过心智活动进行推理,即在思维中按假设进行推论,如果能合乎逻辑地论证预期成果,就算问题初步解决。
33、特别是在假设方案一时还不能立即实施时,必须采用后一种检验。
34、但必须指出,即使后一种检验证明假设正确,问题的真正解决仍有待实践结果才能证实。
35、不论哪种检验如果未能获得预期结果,必须重新另提假设再行检验,直至获得正确结果,问题才算解决。
36、特点:问题情境性问题总是由问题情境引起的。
37、问题情境就是在生活中出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感到困惑又不能利用经验直接解决的情况。
38、正是这种情境性才能促使我们进行思考,开动脑筋,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去改变这种困境。
39、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问题情境消失的过程。
40、当一个问题解决之后再遇到同类情境时就不会再感到困惑。
41、目标指向性问题解决是有明确目标指向的。
42、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寻找和达到目标的过程。
43、问题解决的过程可以通过直觉与猜测,也可以通过分析与推理,还可以通过联想与想象,但无论通过哪一种途径都必须受到目标的指引。
44、操作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心理操作,这种操作是成序列、有系统的。
45、序列出现错误,问题就无法解决。
46、当然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解决同一问题时会呈现出不同的序列。
47、选择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实际上就是选择了一种序列和系统。
48、认知操作性问题解决的活动至少要有认知成分的参与,它的活动依赖于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进行。
49、解决问题当然有情感的伴随,也常常需要付诸行动,但是不可缺少的是认知操作。
50、认知操作是解决问题的最基本成分。
51、划分为问题表征、选择操作、实施操作和评价当前状态四个阶段。
52、问题表征问题解表征就是问题解决者问题任务范围或问题范围或作业领域转化成问题空间,问题空间就是问题解决者对客观问题的主观陈述,这种陈述过程实际上是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对问题在头脑中进行重新记载和储存。
53、一般说来,这种表征包含三种状态,即初始状态、中间状态和目标状态。
54、初始状态是指问题被认识时,问题解决者所处的情境;目标状态是指问题解决者所要寻求的最终结果。
55、问题解决的任务就在于要找出一种能把初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操作(或称算子)序列。
56、中间状态就是指在实现从初始状态向目标状态的转变过程中,由操作引起的种种状态。
57、选择操作操作就是问题解决者把一种问题状态转变为另一种问题状态的认知活动,也叫算子。
58、有些算子可随问题空间的形成而获得,有些则需进行选择。
59、当问题空间较小时,正确的算子易于选择;而当问题空间较大时,如象棋或围棋,则难于选择正确的算子,需应用一定的问题解决策略来进行。
60、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有两类: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
61、所谓算法策略,是解题的一套规则,它精确地指明解题的步骤。
62、如果一个问题有算法,那么只要按照其规则进行操作,就能得到问题的解。
63、它往往是在缺乏具体目标的情况下进行的。
64、例如,为了抓到逃往某山区的一名逃犯而搜遍那里的每一个山头、山洞和乡村。
65、这种策略虽可以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但费时费力,除非空间很小,否则实际上是行不通的。
66、所谓启发策略,就是凭借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67、例如,为了抓获逃往某山区去的一名逃犯,首先弄清他逃到那里去的时间、方向,他在那里的亲戚朋友的姓名、住址等,然后再根据这些线索确定搜索的范围。
68、这种办法容易成功,但不能保证成功,因为有关信息和知识的启发可能是不真实的。
69、但它毕竟省时省力,简便易行,所以成为人们常用的问题解决策略。
70、实施操作问题解决者实际运用算子来改变问题的起始状态或当前的状态,使之逐步接近并到达目标状态。
71、这个阶段也叫执行策略阶段。
72、一般地,简单的问题只需少量操作,选定的策略能顺利实施;而复杂的问题则需要一系列操作才能完成,有时葚至选定的策略也无法实施。
73、评价当前状态问题解决者对算子和策略是否合适、当前状态是否接近目标状态、问题是否已经得到解决等作出评价。
74、如当前状态被评价为目标状态,则问题得到解决,否则需进一步选择算子和改变策略,甚至需重新表征问题空间。
75、这几个阶段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也可能从后一阶段返回到前一阶段。
76、据此编写的计算机程序,成功地模拟了人类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在解决密码算题、进行逻辑证明和下国际象棋等不同类型的问题上都已取得成功。
77、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问题解决。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摘自网络,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