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内容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和发展(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2019-05-10 02:30:00科技621

大家好,今天就和小鱼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吧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和发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和发展(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一、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和发展

  二十四节气源于物候历,即根据自然现象的季节变化划分时间,确定农时,现行的二十四节气名称大都与物候和气象有关,《诗经·七月》、《夏小正》、《月令》等文献关于物候和农时的记载保存了节气制度的原始形态,直到汉代,才演变为统一的太阳历。节气制度自始至终就是农事历法,与农耕生活相始终,在此意义上,它无法保护,也无需保护。但节气制度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秩序、追求天人和谐的古老智慧,这为它在现代化条件下的继续传承和文化创造提供了契机。

  二十四节气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整个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同时,二十四节气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自然被纳入了学界和政府的议事日程。二十四节气制度源远流长,乡间农夫世世代代按照节气的循环安排生产和生活,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与节气制度相关的风俗文化。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简单易及、朗朗上口的《二十四节气歌》妇孺皆知。乡下人家司空见惯的农历历书上依然清楚地标明着每一个节气到来的日子,节气制度作为中国人标识时间和岁月的独有标识,早已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和民俗活动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当前,城市化进程不断自己的加剧,传统的乡土生活和自然节律离我们渐行渐远,“乡愁”越来越成为我们社会的一种普遍流行的集体情绪,二十四节气进入人类非遗文化名录,在社会各界引发的巨大热情是可想而知的。但是,热情如同一阵风,很快就会退去,而基于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之上的热爱才是一种文化得以传承的动力所在,也只有以对一种文化的正确了解为基础,对它的保护和传承才不至于走入歧途。

  二十四节气自始至终是一种农耕历法。华夏民族是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而农耕生活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二十四节气就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根据自然季节循环的节律、以物候、气象、天文等自然现象为标识划分农耕周期、安排农事劳作的时间制度,二十四个节气无非是对季节的进一步细分。

  由于草木的荣华凋零、鸟兽的迁徙蛰藏、雨露霜雪的四时变化等气象和物候最为直观,也最直接地反映了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季节轮回,因此,古人自然而然地形成以物候、气象等现象标识农事时令的做法,这就是所谓“节气”,实际上,现在的二十四个节气名称中,除了四立和四仲是依据太阳的回归运动而命名外,其他节气名,都是由其相应的物候或气象而得名:雨水表示空气的湿度逐渐增加,雨水开始增多了;惊蛰表示随着气温的进一步提高,冬眠的动物和虫子开始苏醒;清明表示春和景明、天气晴和的阳春三月到来了……节气原本是一种“物候历”。

  可以想象,最初,在不同地区,由于纬度、气候不同,季节的到来的早晚和延续的长短不同,作物种植和生计方式不同,必定会形成本地特有的物候历。实际上,甚至就在不久以前,云南傈僳族还流行着一种分一年为十个“季节月”的自然历法,每月的时间长短不一,其名称顺序为:过年月(相当于公历一月),盖房月(二月),花开月(三月),鸟叫月(四月),火烧山月(五月),饥饿月(六月),采集月(七、八月),收获月(九、十月),酒醉月(十一月),狩猎月(十二月)。这些名称大都来自物候和农时,是典型的物候历。这种制度,你可以称之为季节月、物候月,但也不妨称之为“节气”,“节气”的字面意思无非就是“按气象的变化对时间分节”的意思。

  因为物候的出现在不同年份有早晚,不同地区有参差,更由于观察上有误差,所以用物候划分时间,不可能易时易地都整齐划一,不同物候点之间的间隔也不会是均匀等分的,傈僳族的物候月时间长短不一,就足以说明这一点。正是因为物候历欠缺共度性和精确性,所以,随着天文学的发达和太阳历的出现,以物候定节气的做法必然被更具普适性和准确性的以太阳位置定节气的办法所代替,于是,最初的物候历也就被太阳历所代替了。

  现在的二十四节气,每一个节气在阳历中的日期基本是固定不变的,相邻节气之间的时间也是相同的,就是典型的太阳历。节气从参差不齐变成整齐划一,已成为一种纯粹的天文历,只有节气的名称中,还保存着古老的物候历的印记。

三、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即: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是反映季节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是象征温度变化的,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是反映降水现象的,惊蛰、清明两个节气是反映物候现象的,小满、芒种两个节气是反应农事活动的。

  2、每个月有两个节气,月首叫“节”,月中叫“气”,“节”有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气”有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节” 和“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

  3、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为春季节气,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为夏季节气,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为秋季节气,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为冬季节气。

  

这篇文章到此就结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摘自网络,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谢谢!

本文链接:http://xixia168.cn/n/kj/45432.html

标签: 节气二十四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和发展(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的相关文章

春分传统美食(春分吃什么食物)

春分传统美食(春分吃什么食物)

大家好,今天就和兔兔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吧 。春分吃什么食物,春分传统美食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春分吃什么食物  1、吃春菜  昔日四邑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

大暑和小暑有什么区别(小暑和大暑是什么意思)

大暑和小暑有什么区别(小暑和大暑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今天就和猫猫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吧 。小暑和大暑是什么意思,大暑和小暑有什么区别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小暑和大暑是什么意思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小暑是相对大暑而言,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小暑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

中元节的真正来历是什么(中元节的来历和传说)

中元节的真正来历是什么(中元节的来历和传说)

大家好,今天就和猫猫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吧 。中元节的来历和传说,中元节的真正来历是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中元节的来历和传说二、  道教传说  “中元节”之名起于北魏,“中元”是道教的说法。道教经典称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又将“三元”与“三官”相...

元宵节由来简介(元宵节的来历简短最佳答案)

元宵节由来简介(元宵节的来历简短最佳答案)

大家好,今天就和蜜蜜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吧 。元宵节的来历简短最佳答案,元宵节由来简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  元宵节的来历简短最佳答案  元宵节最早起源于汉朝,到了唐代开始重视起来了,到宋代更加重视元宵节。中国民间传统是要在明月高悬的元宵节夜晚,人们观花灯、猜灯谜、吃元宵,...

夕阳西沉是什么时候(夕阳西沉的时间)

夕阳西沉是什么时候(夕阳西沉的时间)

大家好,今天就和丹尼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吧 。夕阳西沉的时间,夕阳西沉是什么时候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导语:我国汉子博大精深,几乎每一个时间段都能用一些四字词来描写,例如,我们要描写日落时的样子,可以用“夕阳西沉”一词。那么,具体夕阳西沉的时间是指哪一段呢?一天中夕阳西沉是什么时候?...

2022年是第几个三八妇女节(今年是第几个三八妇女节)

2022年是第几个三八妇女节(今年是第几个三八妇女节)

大家好,今天就和蜜蜜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吧 。今年是第几个三八妇女节,2022年是第几个三八妇女节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今年是第几个三八妇女节  2022年3月8日是第112个国际妇女节,我国第99个妇女节。1911年的3月8日为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中国于1922年开始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