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澄字幼清阅读答案(吴澄字幼清阅读答案)
大家好,小活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吴澄传注释,吴澄字幼清阅读答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译文:吴澄字幼清,是抚州崇仁县人。
2、他的高祖吴晔,开始居住在咸口里。
3、九岁时,与其他子弟参加乡校考试,吴澄常常名列前茅。
4、长大成人以后,对于经传都学习精通。
5、至元十三年(1276),人民刚归附蒙古,各处盗贼兴起。
6、乐安人郑松邀吴澄避居于布水谷,于是吴澄在那里作成《孝经章句》,并校定了《易经》《尚书》《诗经》《春秋》《仪礼》及《大戴礼记》《小戴礼记》。
7、元贞初年(1295),吴澄游学于龙兴,按察司经历郝文将他迎接到郡学,每日听他讲经论史,记录其问答大概有数千言。
8、左丞董士选把吴澄请到家中,亲自操持饮食,说:“吴先生是天下少有的士人。
9、”他入朝为官后,举荐吴澄有远见卓识,朝廷提拔他为应奉翰林文字。
10、至大元年(1308),朝廷征召他为国子监丞。
11、吴澄到任后,每日早晨在堂上点上蜡烛,国子监生按次序接受学业,但是拿着经书来向他请教疑难问题的人,络绎不绝。
12、吴澄根据学生的天赋,反复讲解,循循善诱,常常直到半夜。
13、无论寒暑都不改变。
14、英宗即位,有圣旨要求搜集善于写书法的人,用黄金粉书写佛教《藏经》。
15、皇帝在上都,派左丞速传诏令吴澄作序。
16、吴澄说:“撰写文辞,不可以给后世的人看,请等皇帝回京再上奏此事。
17、”适逢皇帝去世,此事也就罢了。
18、泰定元年刚开设经筵,首先任命吴澄与平章政事张珪、国子祭酒邓文原为讲官。
19、在至治末年时,诏命修建太庙,议论者常见同堂异室之制,于是修建了十三间祭室。
20、但没来得及迁祀,而国家出现大变,有关官员对诸位皇帝的排列次序有疑问,朝廷命令共同评议此事。
21、吴澄提议说:“世祖统一天下,全都考定古制而推行。
22、古代天子有七庙,每一座庙都各自为宫,各自按次序依次提升,其庙的宫室,很像现在的中书省的六部。
23、设立省部,也是仿照金、宋的官制,怎么能因为宗庙排序就不考定古制呢!”负责的官员急于办成此事,最终还是按照原来的次序做了。
24、当时吴澄已经有了辞职的想法,就出城乘舟离开。
25、吴澄平时稍有闲暇就著书立说,直到生命将尽,仍不搁笔。
26、他对于《易经》《春秋》《礼记》,都各有自己的撰述,而且都能破除以前一些牵强附会的解释,来阐发书中的深刻道理,条分缕析,见解精到文笔简洁,见识卓越,成一家之言。
27、起初,吴澄所居住的地方有数间草房,程钜夫为之题名为“草庐”,所以求学的人称吴澄为“草庐先生”。
28、天历四年吴澄就病逝了,享年85岁。
29、原文:吴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人。
30、高祖晔,初居咸口里。
31、九岁,从群子弟试乡校,每中前列。
32、既长,于经传皆习通之。
33、至元十三年,民初附,盗贼所在蜂起,乐安郑松招澄居布水谷,乃著《孝经章句》,校定《易》《书》《诗》《春秋》《仪礼》及大、小《戴记》。
34、元贞初,游龙兴,按察司经历郝文迎至郡学,日听讲论,录其问答,凡数千言。
35、左丞董士选延之于家,亲执馈食,曰:“吴先生,天下士也。
36、”既入朝,荐澄有道,摧应奉翰林文字。
37、至大元年,召为国子监丞。
38、澄至,旦燃烛堂上,诸生以次受业,执经问难者,接踵而至。
39、澄各因其材质,反覆训诱之,每至夜分。
40、虽寒暑不易也。
41、英宗即位,先是有旨集善书者,粉黄金为泥,写浮屠《藏经》。
42、帝在上都,使左丞速诏澄为序,澄曰:“撰为文辞,不可以示后世,请俟驾还奏之。
43、”会帝崩而止。
44、泰定元年,初开经筵,首命澄与平章政事张珪、国子祭酒邓文原为讲官。
45、在至治末,诏作太庙,议者习见同堂异室之制,乃作十三室。
46、未及迁奉,而国有大故,有司疑于昭穆之次,命集议之。
47、澄议曰:“世祖混一天下,悉考古制而行之。
48、古者天子七庙,庙各为宫,各以次递迁,其庙之宫,颇如今之中书六部。
49、夫省部之设,亦仿金、宋,岂以宗庙叙次而不考古乎!”有司急于行事竟如旧次云时澄已有去志即出城等舟去。
50、澄少暇即著书,至将终,犹不置也。
51、于《易》《春秋》《礼记》,各有纂言,尽破传注穿凿,以发其蕴。
52、条归纪叙,精明简洁,卓然成一家言。
53、初,澄所居草屋数间,程钜夫题曰草庐,故学者称之为草庐先生。
54、天历四年六月,澄卒,年八十五。
55、出自元代宋濂、王袆主编的《元史·吴澄传》。
56、扩展资料吴澄终生治经,孜孜不倦,从年轻时校订“五经”,到中年又“采拾群言”,“以己意论断”,再“条加记叙”,并努力探索朱熹研究五经“未尽之意”,直至晚年方才修成《五经纂言》。
57、除了《诗纂言》而外,其余《易纂言》《书纂言》《礼记纂言》《春秋纂言》四种以及《易纂言外翼》《仪礼逸经传》《孝经定本》《道德真经注》等书,均为《四库全书》所著录。
58、朱熹的学说对吴澄影响很大,吴澄撰修《五经纂言》,在编次整理经文的同时,还特别对其内容从义理方面加以疏解,深入探讨其微言大义,发明张大朱熹之说。
59、他摆脱了汉唐局限于文字训诂的治经方法,在五经研究上完成了由汉、唐的典制训诂转入宋元的义理疏注这一发展过程。
60、毋庸置疑,这确是“朱子门人所不及”的经学成就。
61、即使在元代,研究五经者虽然不乏其人,但唯有吴澄的成就最为显著。
6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史。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摘自网络,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