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由来(节日由来简介)
大家好,今天就和小月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吧 。节日由来简介,节日由来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春节: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后改为一年之末,一般指整个春季。此时春回、万象更新,人们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农历改为公历后,正月初一被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才正式把正月初一这一天定为“春节”,所以很多人还是把春节叫做中国新年。
2、 元宵节: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根据传说,汉文帝(公元前179-157年)庆祝周波远征平定朱禄叛乱的第一个月的第15天。每天晚上,他都会出去玩,和人们一起玩,并把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3、 清明节: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始于周朝,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回升,正是春耕播种的好时节。所以“清明前后,瓜果豆种”。农业谚语“种树不如清”。后来因为清明节接近寒食节,而寒食节又是人们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节和清明节合二为一,寒食节也就成了清明节的别称和清明节的一种习俗。清明节,没有烟火,只有冷食。
4、 端午节:它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而诞生的。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也无法挽救楚国的灭亡。秦国灭楚时,在五月初五,往古洛河里扔了一块巨石,沉了下去。江边的人们得知后,纷纷开船打捞屈原的遗体。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人把这一天命名为端午节。
5、 中国情人节:农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为“七夕”。根据中国民间传说,牛郎和织女那天晚上在天河鹊桥相遇。
6、 重阳节:吴君之《续齐谐记》,南朝阿良人据记载,东汉时,汝南县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居住的地方突然爆发了一场大瘟疫,幻境的父母也因此而去世,于是他去了东南山区拜师学艺。神仙费长芳送给幻境一把辟邪的龙剑。桓早起晚睡,穿星戴月,刻苦学习,刻苦修行。有一天,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疫又来了,你可以回去杀害虫了。”并送给他一包山茱萸叶和一瓶菊花酒,让家乡长辈爬上去避祸。9月9日,他带领妻子、孩子、乡亲和长辈来到附近的一座山上。把山茱萸的叶子给大家随身带着,瘟疫恶魔却不敢靠近。再把菊花酒倒出来,大家都喝一口,以免染上瘟疫。他与瘟神搏斗,最终杀死了瘟神。汝河两岸的人们,至今还在传诵着九月九日上山避祸,在环京挥剑刺妖的故事。此后,人们一直庆祝重阳节,并有“重阳节”的习俗。
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秋天的中间,所以叫“中秋节”。秋高气爽,蓝天明净,月圆人悬,地清桂香飘,令人陶醉。苏轼诗《阳关曲》:“晚云漫寒,阴汉无声转玉盘。今晚不太好。明年明月望何处?”表达了中秋月夜的美好。老习俗是晚上一家人团聚,准备时令水果和熟食,盛宴,赏月,欢声笑语,桂香月圆。中秋节还有吃月饼的习俗
8、 冬至:是中国农历的重要节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至节、长至节、分年节。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用土归观测太阳,测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的一个,时间在每年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在中国北方,冬至有宰羊、吃饺子、馄饨的习俗,而在中国南方,冬至有吃汤圆、长面的习俗。冬至这一天,各地区也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这篇文章到此就结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摘自网络,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