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五色令人目盲翻译(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
大家好,小活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老子道德经五色令人目盲,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什么意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五色令人目盲”意思是: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
2、出自春秋老子的《道德经·第十二章》。
3、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4、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5、译文: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
6、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7、扩展资料《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8、“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
9、“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
10、“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
11、“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
12、“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13、哲学上,“道”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阴阳对立与统一是万物的本质体现,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
14、伦理上,老子之道主张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
15、政治上,老子主张对内无为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和平共处,反对战争与暴力。
16、这三个层面构成了《道德经》的主题,同时也使得《道德经》一书在结构上经由“物理至哲学至伦理至政治”的逻辑层层递进,由自然之道进入到伦理之德,最终归宿于对理想政治的设想与治理之道。
17、也就是从自然秩序中找出通向理想社会秩序的光明正道。
18、对于《道德经》第十二章,人们普遍认为老子是针对奴隶主贵族贪欲奢移、纵情声色而写的,是揭露和劝诫,也是严正警告。
19、老子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新旧制度相交替、社会动荡不安之际,奴隶主贵族生活日趋腐朽糜烂。
20、他目击了上层社会的生活状况,因而他认为社会的正常生活应当是为“腹”不为“目”,务内而不逐外,但求安饱,不求纵情声色之娱。
21、在此,老子所反对的奴隶主贵族的腐朽生活方式,并不是普通劳动民众的,因为“五色”、“五味”、“五声”、打猎游戏、珍贵物品并不是一般劳动者可以拥有的,而是贵族生活的组成部分。
22、这里老子是希望人们能够丰衣足食,建立内在宁静恬淡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外在贪俗的生活。
23、一个人越是投入外在化的漩涡里,则越会流连忘返,产生自我疏离感,而心灵则会日益空虚。
24、所以,老子才提醒人们要摒弃外界物欲的诱惑,保持内心的安足清静,确保固有的天性。
25、《道德经》十二章中,老子提出“为腹不为目”的主张。
26、从修身角度来看,“为腹不为目”首先意味着对“慈爱原则”的肯定,慈爱原则意味着对于仁爱原则的弊病的克服和超越。
27、慈爱原则所根据的是大道的原则,慈爱原则施行的意义就体现在具体的爱他者的过程中,而不是通过一种爱人的行为来确立主体自身的价值。
28、在实际的施为过程中,慈爱的原则强调以无为的方式来进行。
29、无为的方式避免了个体对于他者的压迫,体现出对于他者的意志和价值的充分尊重,故而慈爱原则又是以“容”的原则作为其首要的价值原则。
30、而从治国角度来看,“为腹不为目”意味着政治的首要目标就是让老百姓能够各正性命,保有自身的素朴本性。
31、从具体施为上来看,“为腹不为目”意味着不以“刑名”的方式来施政,而主张“愚民”。
32、从统治者自身而言,其统治的意义并非出于对于权力的欲望、利益;而是出于对于他的子民之爱,并欲为之安顿的责任。
33、故而在政治实践中,老子所主张的是“和”的原则,而不是“法”的原则。
3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摘自网络,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谢谢!